谁能推翻压在中国旅游从业者身上的三座大山?
2022-08-20 20:23:42
旅小二
疫情、转型、低价团,中国数千万旅游从业者正被这三座大山压的喘不过气来......
王凯是甘肃一家旅行社的负责人,熟悉他的人都喜欢叫他老王。老王其实并不老,刚刚40出头,之所以叫老王,是因为他在旅游这一行已经干了整整20年。就是这样一位经验丰富的旅游老将,如今也陷入了窘境,老王皱着眉头诉苦道:这几年做旅游的是真不好过,虽然出去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可旅行社的生意却越来越难做了。疫情就像是一直无形的大手,将所有旅游从业者玩弄于股掌之间,一波接一波的疫情,让旅游从业者根本就没有喘息的机会。疫情就像是专门跟我们这些做旅游的作对似的,一到旺季就给你来上一波。在谈到今年的情况时,老王是满脸的无奈。今年刚过完年那三个月全国没啥事儿,眼看四五月份该进入春游旺季了,赶紧给你来上一波。经过一个月多的防控,形势好了,心想7月份暑期旺季该放过我们了吧?谁料还没忙几天呢,又赶紧给你续一波儿。现在甘肃的情况好转了,暑假也马上结束了。根据文旅部市场管理司发布的《2021年度全国旅行社统计调查报告》显示:疫情三年间,全国旅行社的数量不降反增,每年都保持在以4%以上增速。和高增速相比,旅行社的收入却在连年亏损,2021年全国旅行社合计亏损仅3亿元等,2022年虽然还没有官方发布,但根据今年的情形来看,应该不会2021年好到哪里去。
旅游从业者头上的第二座大山,来自各种各样的野团、 低价团。
按照国家规定,经营旅游业务的旅游企业在取得旅游经营许可证,足额缴纳质量保证金和旅行社责任险后才能从事相关旅游业务的经营。老王的旅行社是一家国际社,缴纳的质量保证金是100万。正是这个质量保证金和经营资质,让正规旅游企业的经营变得小心翼翼。然而一些没资质的个人和其他机构却依靠没有资质,不用缴纳质量保证金,私自组织旅行团,恶意竞争,低价扰乱市场。因为不受相关部门的监管,这些野团、黑团在操作时肆无忌惮,甚至有些还打着正规旅行社的旗号欺骗游客,给旅行业带来了非常不好的影响。很多外行人甚至认为,旅行社干不过这些野团是因为旅行社自己不努力。老王说如果正规旅行社也像这些野团无所顾忌,置游客的安全和利益与不顾,他们未必是我们的对手。只是,作为一个正规旅游企业,老王说不能这么干,我们做的不是一锤子买卖,我们要对那些信赖我们的游客负责。这个负责换来的却是野团们的变本加厉,整个旅行社的形象在这种恶性竞争中也开始变得每况愈下。
私家车的普及,正在迅速改变着人们的旅游习惯,疫情的发生再次加速了人们旅游习惯的改变,转型就成了压在旅游人头上的第三座大山。其实,在疫情之前老王就已经在尝试着转型,而且也摸着一些门道。疫情发生之后,旅游消费市场的持续萎缩,让刚刚有点起色的转型之路再次受挫。
老王说,疫情一来,学校不让学生出门,单位不让员工出门,任你有天大的本事,任你有再好的招数,一个“禁”字就毙了所有。当下被旅游业炒的最火的转型,私家团,定制游,从长远来看的确市场前景很大,但就现在因为疫情下滑的经济形势来看,人们那有那么多钱选择这些高端旅游产品。本就因为疫情萎缩的旅游市场,加上人们因为经济下行带来的消费支出收缩,这些所谓的个性化旅游产品也只能是看上去很美罢了。虽然转型的压力越来越大,但在转型的路上,老王一直没有放弃。翻越转型这座大山需要时间,更需要财力做支撑,本就捉襟见肘的旅游业,有太多人显得是那么力不从心。教育、房子、医疗,这三座压在中国人头上的大山,正在随着国家各种新政的出台,一点点被削平推翻。
压在旅游人头上的三座大山,不知何时才能够被削平推翻?疫情已经持续了近两年的时间,反反复复的拉锯战,不知道何时是个终点;各种各样的黑团、野团,虽然各地文旅部门一直在重拳整治,但却丝毫没有消退的迹象;转型在疫情和黑团的双重夹击下,走的也并不顺畅。好在国家对旅游业一直都比较重视,旅游业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作为五大幸福产业之首的旅游业前景依然不错。10万亿的国内游市场,在共同富裕的国策之下,必定会为旅游业带来更多的机遇。推翻压在旅游人头上的三座大山,需要政府和行业的努力,更需要旅游人自身的努力。疫后旅游业的重生,或许真的需要来自行业内外,自上而下“壮士断腕”般的手段和勇气。